生活对于静来说犹如一潭死水,日复一日的生活,再也没有特别的兴奋与激动。
回望过去,这种生活并非开始就如此,大概是从弟弟去世以后吧,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别人家阖家团圆,于静家总是沉闷与哭泣交替,仿佛再也没什么事能开心到心底去。
有太多后悔的事情,后悔最后一次见弟弟时没有多说几句话;后悔弟弟考试不好时,没有多鼓励他,反而嘲笑他;后悔葬礼时放错了收拾出来的所有的弟弟的照片,一起被埋葬入土,时间久远后,样子也渐渐模糊起来……
这条下班的路,一天天一年年走过去了,对着夕阳,于静再一次许愿:时光啊!请让我回到十六岁吧!我要留住弟弟,留住全家人的欢声笑语!
白光大盛,刺地睁不开眼睛,天晕地眩间,再睁开时,周遭的一切已经变成家乡的乡村小路,她背着书包正站在老家门口,低头看着自己身上又旧又土的衣服和家里用布缝的斜跨书包,脚下软地像踩着棉花,一脚深一脚浅,落不到实处。
这是重回过去了吗?回到了自己上初中的时候?
周围的房屋和农田看着确实是很久以前的样子,她还没有近视。
25年后,老家早已没有人养蚕种桑树,25年前,却有大片大片的桑树田。
家里是刚盖好的新楼房只是刮了大白的简装。
爸爸长年在外地打工,妈妈种田,抽空出去打各种零工挣钱,她和弟弟在家力所能及地干家务。
家里的楼房是三间朝南,东侧延伸出一间朝西,一楼的这一间用做厨房,二楼的这里空着,有时当做阳光房晒晒糯米面、衣服等。朝南三间,中间是堂屋,两侧是卧室,楼梯间在西侧卧室后面。
平时她和弟弟睡楼上,爸妈睡楼下。中堂的柜子上放了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堂屋中间是一张八仙桌。
楼上东卧室里是父母结婚时雕花的老床,西卧室是后打的2m*2.2m的大架子床,一张父母结婚时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个唱片机,旁边也是他们结婚时的橱柜、衣柜。
西侧两间廂房,北间放着家里的各种农具、农用小推车;南间养猪,L型的猪圈。西厢房的南边是较为简陋的茅房。
看完一圈,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她还记得当时她想要楼上东北角的小房间,但没两年,弟弟没了,这个房间就用来放闲置的锅具、鞋子、家里各种不常用的电器、工具等。
天暗了,她放下书包,去厨房,灶间有草,生火烧水,准备煮玉米粥。
家里几十年如一日,几乎天天晚上吃玉米粥,有时放点山芋干、胡萝卜干、馒头片,偶尔也会擀面条,煮米粥。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正是容易饿的年纪,先煮玉米粥绝对错不了。
弟弟比她小两级,六年级在读,应该快到家了。
不一会儿,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是她的弟弟于军回来了,十二岁出头的弟弟衣服跑歪了,手里拎着书包,到家了先舀了一勺井水喝,“姐,我回来了”。
于静看着鲜活的弟弟,喉咙哽咽地说不出话来,赶紧低头抓草,遮掩着擦眼泪,她嗯了一声说,“你去舀玉米面吧,我烧火”,正好她也不记得粮食在哪里了。
于军利索地去了,他们自小搭配着干活,有默契。灶膛两口锅,里锅烧晚上洗漱的水,外锅煮饭。
晚饭做好,盖在锅里;水烧开灌热水瓶里,锅里还有余温,又放了点水焖着。
他们去了堂屋,墙上有挂历,但是挂历根本看不出今天几号,于静假装随意问道,“今天几号来着?”
于军纳闷:“6月30号啊,今天不就是学期最后一天了嘛,不然我怎么会玩到这么晚回来。”
太好了,于静悄悄在心里松了口气,老天爷待她太好了,居然是把她送回到了初二的期末考试之后,这要是期末之前给她送回来,她说不定就要考倒数了。
弟弟在一旁看电视,六点这个档电视台有动画片,每天连载《中华小当家》。
于静坐在八仙桌旁,她拿出了所有初一、初二的书,准备复习,于军纳闷:“姐,都放假了,你怎么还看书?谁考完了还看书啊?”。
“不懂了吧,我这叫趁着假期好好学习,弯道超车,下学期开学,惊呆所有人。”于静说。
“你平时也没这么用功啊,都考完了再学,你真是奇怪。”于军不解。
于静没有再说话,只是速读了一遍语文课本,生字词自然不再有,但是提笔忘字却经常发生,得复习,个别字的注音要多留意一下;英语课本过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包里的试卷,也有些拿不准的选择题,感叹句什么时候用what还是how她已经忘了,有些介词的填空,她觉得都可以,还是得多刷题;政治化学没什么问题;数学物理得下大功夫。
天渐渐黑了,月亮星星出来了。
要说这么多年,十分怀念小时候的什么,一定有那漫天繁星,黑幕上繁星点点,偶尔还能看到几颗流星,因此长大后,于静从没觉得流星稀奇,对流星雨也毫无兴趣。
第二天,于静去了隔壁姜二伯家,她跟姜家大姐姐借到了初三的教材,初一初二的语文和英语复习完了,数学和物理干看书对于静而言提升有限,几何证明题,她该想不出辅助线怎么画,重来一回还是不怎么灵光。
她跟于妈妈说了要去市里书店买辅导书,于妈妈看她这两天认真写作业,还带着弟弟于军和邻居程文兵一起写,再说也要中考就同意了,于静要了一百五十块钱。
程文兵听于静说要去市里,也说要一起去,约了明天七点半出发,早一点天凉快,骑车不热。
第二天一早,心里装着事的于静六点就起了,于妈妈已经下地去了,她起来给两口锅里都倒上水,一口锅烧点热水洗衣服,一口锅煮粥,蒸馒头片。
洗衣服的水只要添几把草断凉就可以用,她先打温水将洗衣粉冲化开,脏衣服泡着。继续烧另一口锅,水烧开,倒入搅拌好的玉米面糊糊,搅匀,再次烧沸腾就不用再烧了,灶膛的余温能把粥焖得很香。
于静忙完一通再去喊弟弟起床,今天要去市里,于军没有赖床,立刻就起了,洗漱之后,自觉去盛粥晾凉。
从家到市里来回三十公里,肚子饿可以带馒头片,家里没有方便装水的水瓶,平时上学的时候口渴,同学们大都是直接去公共水龙头处,拧开直接侧着脑袋喝。于静喊于军去摘几个番茄和黄瓜,洗好装书包带着路上吃。
衣服快洗好,于军备完干粮,到井边提水,倒空盆里漂洗晾晒,妈妈还在地里干活,姐弟俩先吃,紧赶慢赶七点半准备好出发。程文兵已经在他家后面的路边等着了。
于静骑车,于军跳上后座,往大路汇合。
程文兵也带着书包,“军坐我车吧。”
“没事,我带得动。”于静喊道。
于军回答:“我过会儿坐你的车。”
单程十五公里的路,前面三公里是石子路,后面就是柏油路,七点多太阳不烈,骑车带风很凉快。半途于军跳到程文兵的车后座,给姐姐省点劲。
一个多小时,他们骑车到了市里,市里有两家大的书店,他们去了近一点的一家,开学弟弟升初一,于静和程文兵升初三,分头各自找需要的。
英语和语文,于静主要找对知识点归纳总结的辅导资料,数学和物理找了系统归纳和难题解析的,化学就先不买了,毕竟一周目的时候她化学就能考九十多分,先省点钱。
检查了弟弟挑的数学和英语辅导资料,算一算,于妈妈给的钱还多六十几块,于静买了几种过期杂志,以前看穿越重生小说,主角们都能回到过去写小说致富,自己以前也有多年的写稿经验,她也想试试,高深的不谈,狗血可以试试洒洒嘛。
买完书,三人坐在书店外面的台阶上,吃光了带的馒头片、黄瓜和西红柿,把书放进书包,骑车回家,回程于军也要骑车,于静就坐到程文兵的车后座,让他骑了一段,路太远,没舍得让他骑全程。
快到家时,三人各回各家,于静姐弟俩热得得满头大汗。于妈妈看到满书包的辅导资料,很欣慰,给他们加油,让他们好好学习。
中饭于妈妈已经做好了,米饭和炒茄子,姐弟俩又吃了一顿,摆好电风扇,拉开凉席铺在地上睡午觉。
睡醒洗把脸,于静就开始看新买的书,边看边做笔记,于军醒了看到姐姐在看书,也过来写暑假作业。
太阳快下山,六点左右,于静放下书,喊着弟弟一起,喂猪、做晚饭、收衣服,家里去年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不用再每天烧水洗澡,轻松许多,洗完澡点起蚊香继续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