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杨老师分了值日小组,安排大家去领书发书、打扫教室,打扫班级包干区。
于军在一2班,班主任是刚毕业的年轻男老师,教语文,姓章,穿着白衬衫、西服裤、皮鞋,很是与众不同。
回到家还早,于静继续写狗血小说,8月份寄出去的两篇稿子还没回音,她正在写第三个故事,这次她打算写个长篇小说,寄到杂志连载。
于军在旁边拿报纸包书皮。
这次开学两人都信心满满,非常荣耀地拿出暑假作业给同学们传抄,两人都准备打一场学习翻身仗,争取一鸣惊人。
初一初二于静是回家吃中饭的。
中午回家吃饭,时间很紧张。如果不想回家,一学期交80块的蒸饭费,缴费的人把铝制饭盒或不锈钢饭盒带到食堂,食堂会给饭盒敲钢戳,证明交过费了。学生每天带米,淘好装水,把饭盒放到蒸笼里,食堂中午会蒸好饭,中午学生自己去拿到教室吃。
这次于静说服妈妈缴费在校吃,两个人只要交一份蒸饭费,大饭盒蒸了米饭姐弟俩一起吃,另外带一盒菜就行。
要说回到15岁最不适应的就是嘴巴了,二十年后除了早饭,其他一定顿顿有肉,99年的于家逢年过节才吃一次肉,平时于妈妈鸡蛋难得炒,豆腐舍不得买,清汤寡水的太熬人了。
为了这周目能长高一点,于静给于妈妈摆事实讲道理,劝服于妈买了很多干豆皮、干豆腐丝,平时早晨用青菜炒了带着当中午的菜,好歹算补充了蛋白质。
幸好暑假卖嫩玉米挣了一点钱,于妈妈愿意听于静的,给大家改善伙食。
还是得想法子挣钱,不然肚里没油水的日子太煎熬了,肚子仿佛有个洞,怎么也吃不饱。
第二天正式开学,六点五十前到校,上午四节课,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四节,初一初二五点半放学,初三多两节课,七点半放学。
第二周开始蒸饭,第一周所有人都回家吃,家到学校来回五公里,骑车最少半个小时,所以小学初中,于静最羡慕家近的同学。
作为以卷出名的城市,乡下的学校也不例外,于静所在的初中,96年中考时,有个女生考了全市第一,上了全市最好高中的实验班。
老校长早课间早就给他们讲过,要大家向她学习,他对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经常在上午晨会时给大家科普学习方法,讲评时事,殷殷叮嘱。老师们也很拼,晚自习常常拖到七点五十、八点,才恋恋不舍地放学。
所以从第一天开始,于静于军放学各自回家。
班主任杨老师,小小的个子,大大的决心,她对字词基础知识抓得特别严,每天一上课就默写,她收上去批改,不论男女、不论学习好差,所有做错的人,都会被一一喊到讲台上,讲评一番,再被木板打手心。因为每天发作业花的时间较长,她经常利用午休、晚自习、或者提前来上课发作业。
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人,同样不论男女、不论高矮胖瘦、不论成绩好坏,杨老师一视同仁非打即骂,小小的身躯,丰富的词汇,所有人一声不敢吭,全都低头忏悔态度端正。
所以暑假期间,于静早就把所有背诵的内容默写过了,拼音多音字词等一一鉴别,绝对不给杨老师打她手的机会。
数学老师是个三十几岁的中年男老师,初二时教3班4班,跟班上了初三,经常在数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我姓张,很多同学都认识我”,数学老师个子不高,大大咧咧的,告诉大家他的办公桌在哪里,让大家有问题可以去找他,就开始讲新课,张老师讲课经验丰富,新课过得很快。
英语老师姓陆,是个女老师,跟语文杨老师差不多的年纪,不过气色不好,皮肤暗黄,人也瘦,不过讲课时中气十足,上了一天的班,最后晚自习还能拖堂再讲20分钟。
化学老师姓卢,是个胖胖的四五十岁的女老师,讲课不紧不慢,一周目于静化学就学得不错,这次学着更是轻松。
物理老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三四十岁,皮肤好脸也挺帅,就是秃了,留了一个长长的斜刘海想往前面盖。
第一天所有主科老师都见全了。
午自习、课间她已经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提前写了一部分,这样晚上回家能早点写完。
到家时,于军已经煮好玉米粥,煮粥时锅里放了几个鸡蛋,已经捞出来放凉水里了,这也是于静这周目跟于妈妈强烈要求的,全家每天至少吃一个鸡蛋,于妈妈不舍得,说鸡蛋要留着卖钱。
于静从长个子腿疼,没法专心看书,到学习费脑头疼,还给在石家庄打工的于爸爸写信,算家里的经济账,终于争取到了于妈妈的同意。
家有两个孩子,于妈妈特别担心将来钱不够用,总想把钱攒着存着。
家里只有几只鸡,鸡蛋不够天天吃,隔壁村,离家两三公里有一家炕坊,二十几年后还在,规模更大了,他家经常有破蛋,破蛋很便宜,碰上了就一次多买几斤,天热放不住,可以卤得咸一点,吊在井里,能吃个两三天。正是容易饿的年纪,一人一顿两三个卤蛋毫不费事,放开了吃,五六个都打不住。
她现在估计只有八九十斤,瘦的皮包骨头,根本不需要减肥,晚上一般都学习到十一二点,晚饭可以放开了吃得饱饱的。
开学的轻松很快过去,作业越来越多,课间都在争分夺秒地写作业。跟着老师的思路,每科能学懂的感觉也很是舒心。每周各科都做卷子,不过老师只批改对错,不算分,所以不知道排名。
于静一点不敢小瞧原来就聪明勤奋名列前茅的好同学,每次都认真对待,谨慎答题,数学物理简单题基本不丢分,后面的大题有的不能全解,最多能解答前两个小问,她自己算了分,几次下来,成绩最高的是数学105,物理92分,语文103,英语115,化学100,她可太高兴了。
右侧的同桌席晓静化学很差,每次卢老师用投影仪放试卷,要大家拿纸随堂考,她都抢着撕自己的笔记本,分纸给于静用,不让于静撕自己的本子,就为了平时好意思开口问问题,这种特殊的讨好,十分满足人的虚荣心。
左侧坐的是体委季明明,他的学习也不错,班级十名左右,每次看到席晓静飞快撕自己本子谄媚的样子,就斜眼看于静,于静只能暗笑。
席晓静皮肤好,脸颊有肉,显得略丰腴,长得漂亮,穿着打扮也洋气,听说有男生喜欢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季明明就看不惯席晓静对于静热络。
于静英语主要丢分在完形填空和选择题,完形填空中空格里的转接词、介词,选择题里的may could这类拿不准的有时选错,作文扣一两分,两三分,这种拿捏了考试的感觉棒棒的。
怕忘了上辈子学过的单词,假期去市里买书时,于静不仅买了试卷刷题,还买了六级词汇书复习巩固,每天看两页。
家里吃的最多的早饭就是玉米粥馒头片,即使煮的稠稠的,两节课后也饿了,这回合早上多了煎鸡蛋、卤鸡蛋等,能支撑到第三节课后再饿。
今天是周一,上午的大课间,老校长讲的是关注口腔健康,怎样正确地刷牙,横着刷牙是错误的,应该竖刷。
第一次听到时,于静不知道怎么个竖刷,还是左边的同学说是横着牙刷竖着刷,她很快接受了这一方法,并一直这么坚持了20多年。
她遇到过好几个朋友、同事、亲戚,有的人一直横刷牙齿,有很深的横纹,小小年纪,牙齿一把年纪;有的人有十几个蛀牙,一次补一个,她得补上一年;有的人牙龈萎缩特别严重,口腔很不健康,医生评价他们30岁的人,50岁的牙齿。
但于静从来没有这些问题,一个蛀牙也没有。每一次遇到有牙病的人,她就会想到这一天的晨会。时隔多年,她再一次听到了这一节科普课。
中午下课,她带着装菜的饭盒去弟弟教室,余军已经拿回了蒸饭,于静熟练地分出一半米饭,放在饭盒盖上,热饭就冷菜。
周末刚去买过几斤破蛋,早上于妈妈炒了青椒鸡蛋,装了满满一饭盒,油汪汪的,特别香,吃到最后饭盒底部还有不少油,于军留下一大块米饭拨进菜盒,将油都裹了米饭吃光光。
于静看着吃的很香的弟弟问:“今天校长说的刷牙方法你听懂了吗?”
“懂了呀,我也没有蛀牙。”
“这种刷牙方法,我们是天天都要这么做,坚要坚持一辈子的,不是照着刷一两次。”于静把手指横着竖刷模拟给他看。
“嗯嗯,知道知道。”于军边吃边点头。
于静就闭嘴了,怕太唠叨惹人烦。
吃过的饭盒是于军洗,他从家带了一小瓶洗洁精,倒一点进饭盒,再拿到水龙头那边洗,于静跟着去洗了个手,上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