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李经常来家里。有时直接取了东西就走,有时会讨价还价几句。
卢一认为那些东西留在手上有风险,早点变现也好,所以从未过多干涉。只在又一次林北施被压价后,告诉他:“小李一直在试探你的底线,下次他会以更多理由,压更低的价。”
“可他只是个中间人,价格越低他的抽成越少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卢一觉着,玩这些东西的人多半是手头有些闲钱的,一会儿忙忘了、一会儿卡被限额,以这样的理由压价或拖欠支付挺丢份儿,更大的可能性,是小李自己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从中赚差价。有时手里压了几块石头,导致资金不够充裕,所以才会这样。
卢一能理解这种想尽办法钻空子赚钱的行为,毕竟自己也是如此。换做以前,他会告诉林北施,甚至夸大其中的弊端,拿小李的把柄换取自己的信任值。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好像渐渐生出了一点良心。
想着只要小李能够按照约定的价格及时付款,林北施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于是便自作主张地隐瞒了:“不知道。总之…下次他再压价你就激他一下,问他‘你的客户都这么没实力么?’”
“好。”林北施很听话——除了个别指令。
否定小李的“客户”比否定他这个中间人更为奏效,为了圆自己的慌,小李自会尽力把戏做足。
相似的激将法,林北施也用在了同样总在为钱啰嗦个没完的胡海身上,自然也是同样奏效。
林北施算过自己的资产,平台上市后,需要拉到A轮资金才能继续广泛宣传,铺开市场。如果自己出去拉投资,不用三天一准传到林胜坤耳朵里,各种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的指责会比资金先到位。与其如此,不如让胡海以他个人名义,去拉他自己那一份投资来入股,同样能达到目的。
胡海这人虽说爱占小便宜,但也确实是有不少人脉的。
他很敢说,陈静第一次攒局时,林北施就听到他说认识xxx,对方还传授了不少人生经验给他。直到很久之后,林北施才发现,胡海说的认识,只是单方面的认识,所谓的人生经验也都来自于胡海办公桌上那本《xxx传》。
而真正认识的人,只要是拿得出手的身份,则会被美化成他的铁哥们。
初相识的生意伙伴也不知其深浅,总有一部分人会被他唬住,妄想通过与他结交,攀上另一层关系。一来二去,他说大话的技术愈发地炉火纯青,圈子也真的一点一点壮大了起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另一个领域的小李。只是出身名校,给予了他更多便利,让他上升的步子能迈得更大。
不到一周,胡海就兴高采烈地宣布,他已经找到投资人了,资方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并让几人尽快去对方公司洽谈具体合作事宜。
拉投资这种事,辛苦几个月白忙一场都很正常,胡海居然能一周内就有所收获,这个结果远超林北施的预期。但是项目尚在收集需求阶段,怎么可能有人愿意投资呢?理论上来说,即使天使轮也要先看到模型,再加上对团队信任、方向新颖、方案切实可行,才有可能真正拿到投资。做软件服务平台平平无奇,对方没有深入了解过就表示很感兴趣,实在太过草率。世上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投资是为了赚钱,这跟玩似的,不如直接捐出去搞慈善。
胡海并没有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妥,还得意说教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家觉得有前景,有市场就行,没有什么硬性要求,一板一眼毫无变数就不叫天使投资了。”
林北施没有与胡海费时争辩,他知道自己说不过,多说几句会忍不住动手,所以干脆当没听到。
回家后,收到胡海发来的消息,他让林北施明早直接去旭腾资本大厦。
林北施觉得可笑,胡海居然已经自作主张定好了时间,还妄想指挥自己做事。
扔下电话懒得理。
卢一问他烦什么,他概括地讲了讲。
很明显林北施之所以拒绝胡海,意气用事的成分大于对事情本身利弊的考量。
卢一希望他能冷静作决定,于是跟他分析道:“虽说你们现在不需要天使轮注资,但与资本越早确定合作意向,就能越早排除成为竞争对手的可能性。消息放出去也能让跃跃欲试的同类型项目方和他们的预备投资方都多一层顾虑,间接筛去一部分竞争,利大于弊。”
“那你都这样说了…我肯定都听你的。”林北施觉得他说得在理。
“我只是站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表一点个人见解,给你作为参考。胡海的话同样也只能作为参考,毕竟你才是这件事情的主导,也是最熟悉这个项目的人,只有你自己亲自去与投资人会面,才能做出最终判断。”卢一又给了点情绪价值,让他更加甘心乐意去做这件事。
“嗯…是得亲自去看看。”
林北施考虑问题会把乐意不乐意放在第一位,而卢一会瞻前顾后,利益最大化才是根本核心。
第二天一早,林北施来到旭腾资本时,陈静和胡海已经等在一楼大厅了。
对方态度非常冷漠,就跟对待其他在公司外面等着递材料的年轻创业者无异。
一名工作人员安排他们到一间会议室稍作等待。但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透过百叶窗,可以看到会议室外来来去去已经经过了好几拨人,无一例外都是满腔热血走进来,垂头丧气走出去。
直到中午十二点,工作人员也陆陆续续离开办公室,林北施终于没了耐心。
林北施从没干过看人脸色的事,与其在这眼巴巴干等着,他宁愿回家收拾收拾再卖点东西,或者在台资产也是可以想办法转过来的。
就在他拉开会议室玻璃门,准备迈步离开时,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赶过来,直接往他怀里撞。
林北施反应迅速躲开他,全然不顾对方会不会摔着,继续一脸不爽地往外走。
跟在他身后的陈静,连忙上前扶住进来的人。
那人皱着眉头,指着林北施离开的方向问道:“他什么意思?我看起来很脏吗?”
陈静陪着笑解释说:“他身体不舒服,赶着出去买药。”
一直以来,陈静默默帮林北施收拾过无数次这样的烂摊子,只是他都不知道罢了。
有次一位新来的同事拧不开水瓶,让正好经过的林北施帮忙,林北施不理,对方把水往他手里塞,他直接当着所有人面说对方“做作”。那位同事难堪极了,气得直掉眼泪,林北施却看都没看一眼,把水放到旁边桌上,直接回了自己办公室。
有次去某局补开证明,办事员随口夸了一句“小伙子年轻有为啊,有对象了吗?”
林北施怼人家:“别说无关的事。”
还有一次项目完成,甲方公司邀请一起吃顿饭,当是感谢这次的加班赶工。林北施不想去,对方却不依不饶,逼急了林北施说了一句:“浪费时间。”
不管对内还是对外,他都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想法,要么不搭理,要么就直戳人肺管子。
即使陈静已经很努力地跟在他身后解释、安抚,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买账,公司也因此失了不少资源。
还好这次这位工作人员没多置气,依旧态度平和地告诉陈静:“上午出了些状况,会议临时延长了。你们的汇报定在下午第一组,两点准时开始。”
道谢后,陈静又赶紧出去把林北施追回来。
一直在会议室外跟其他公司谈笑社交的胡海,看到陈静又跟在林北施屁股后面,唯唯诺诺地唱着独角戏,阴沉沉说了声:“又在倒贴。”
下午,终于见到了旭腾的审核团队。会议室里满满当当坐了十一个人来听方案,看来足够重视。
他们随时打断,随时提问。每个问题都直击痛点,言辞犀利完全不留情面。
但越是这样,林北施反而越是放心,因为这恰好证明对方是真正在做事的人,而不是自己以为的草台班子。
焦灼的汇报结束。
坐在会议桌正对面,一直没说话的女人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方案没什么明显漏洞,也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平常的发财梦而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选择投资你们而不是外面那些人呢?”
一般来说,专业领域聊完,这一part就是胡海的语言交锋环节了。
什么信念啦、理想啦、前景啦,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对方只回了两个字:“套话。”
胡海只能尴尬说着:“肺腑之言…肺腑之言。”
对面的女人深吸一口气,仰靠在椅背上,对着林北施缓缓说道:“说白了,你们想空手套白狼。我们一点抓手都没有。”
“我没准备融天使轮,利用自有资金维持到平台面世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林北施回答道。
“噢?你很有钱么?那为什么不自己全投了?”
“普通有钱,”林北施自己是这样觉得的。他指着计划书上A轮预计筹措的数字继续说道,“离这个目标还差一些,所以我想从A轮开始融。”
拉投资是应该表现出诚意,但不是真的要那么实诚。林北施不擅长周旋,直接把自己的底牌亮了出来,这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陈静听到他说这话,想拦已经来不及了。
对方听完笑了笑,“这是怪我来早了?”接着旁边的助理使了个眼色。
助理找他们拿了全套资料,便随着女人的脚步站起身来。
林北施最后陈述了一遍卢一说过的“排除竞争,筛掉对手”理论。
那个女人听后顿了顿脚步,“嗯”了一声。
更意外的是陈静。她很清楚这不是林北施会说的话。
……
如林北施所预想的那样,意向合约在模型完成那天签下。
所有人都很高兴,陈静提议晚上一起聚餐庆祝庆祝。
“我约了老婆看电影。你们去吧,结束账单发给我。”林北施照例拒绝,只是这次说话时脸上带着笑,还解释了原因。
他不用解释的,没有人敢追问他什么。只是他不自觉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快乐,所以才这么说的吧。陈静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暗自想着。
“别看了…他都一口一个老婆了,你还指望什么?”一位女同事拉了拉愣神的陈静。
都是年轻人的小公司,本就没多少阶级之分,再加上陈静性格好,所以大家跟她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我…我没有…”陈静否认道。
“还不承认…他就跟个冰块似的,无缘无故谁乐意天天那样围着他转?”
“我觉得他更像刺猬,浑身带刺,说话也带刺。”被林北施呛“做作”的那位同事说道。
“像导弹,一开口就要把人轰死,boom——”
几人拿林北施打趣,笑得前仰后合,只有陈静在一旁勉强挤出笑容,运行她的固定代码——帮林北施找台阶:“他也是会温言软语的…”
“得了吧,顶多是因为带点儿台湾口音,显得杀伤力不那么强罢了,他怎么可能说什么温言软语?”
“有的,我…我听过。”
陈静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到完全被笑声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