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沂阳的疑心并不是一瞬间生出来的。
从他第一次踏进褚家那幢冷峻恢弘的老宅起,从那个仿佛雕塑般瘫坐在轮椅中的“叔叔”看向他的那一眼开始,某种微妙的不协调感就像隐匿在皮肤下的荨麻,细细密密地发痒。
一个真正瘫痪了两年的人,不该有那样的脊背线条。
也不该有那样沉稳如钉、随时可起身迎战的眼神。
他没急着做什么。做事要等风口,沂阳知道。他不是那种会无的放矢的人。查人,要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比如一份公司的年度体检档案不合规范,比如一位董事会成员突发“骨折”却拒绝住院记录,比如某些出入康复中心的监控里,轮椅的角度和姿态与想象中略有不同。
或者……比如他从一名老员工口中无意听来的话——
“褚先生的护理表格,许久没更新了。照理说,像这种二级伤残者,每天都要详细记录尿便失禁频率、压疮变化、药物用量的。”
“是因为照护志愿者不是医护人员吗?”
“再怎么说,也不会整整一年没有一份新的文件。”
就是这个“整整一年”。
褚沂阳动了手。
他并不亲自查,那样太张扬。他动用的是海外回来时在网络安全圈积攒的一批“白帽子”朋友。朋友不懂家族企业间的博弈,但懂如何悄无声息地潜入一个医疗系统的死角——他们拿到的是内部存档未清除的版本,是某个季度“定向汇报”中那张本不该被上传的扫描件。
一份病历,署名“褚行昭”。
落款日期:两年前。
主诉:无明确外伤,体征稳定,初步建议保守治疗,定期复查。
——没有任何瘫痪相关描述。
——没有脊髓损伤记录。
——而就在那张报告后不到三日,“褚行昭高位截瘫”的消息便在内部流传开来。
沂阳盯着屏幕足足看了十分钟。电脑发出微弱的嗡鸣声,他的指尖缓缓叩着桌面,像弹奏低音的节拍。黑暗中,他勾了勾唇角,没有笑出来,却仿佛听见自己心里那个冷静而讽刺的声音说——
“原来你一直是装的,叔叔。”
**
许从瑶来找他时,脸色难得有些不安。
“你太冲动了。”
“冲动?”沂阳回头,语气温和,“我查的是家族资产里的潜在欺诈者,有什么问题?”
从瑶咬唇,语速快了几分:“行昭……不是你想的那样。他有自己的苦衷。”
“你这么为他说话,是因为你喜欢他吗?”
那句话一出口,气氛顿时沉了下去。
她怔住,脸色泛白,却没有否认。
沂阳挑眉:“你知道他是假的,对吧?你比谁都清楚。”
“我知道,但那又怎样?”许从瑶眼神倔强,“他付出的比你看到的多。他是……他是被逼的。”
“可你没想过,乔燃不知道。”沂阳声音缓下来,像一把覆着丝绸的刀,“你觉得她知道真相后,还会留下吗?”
从瑶沉默。
“你帮我。”沂阳看着她,语气带着某种笃定,“我们不需要直接把他拉下马。我们只需要让乔燃自己开始怀疑。”
她没有回答,但第二天中午,她递给他一张U盘。
“病历分析。”她说,“是他刚‘瘫痪’那三个月的照护记录,数据对不上,压疮时间不符合逻辑,体重变化也不对。我删过备份,你只剩这一份。”
沂阳没多说,只接过。
**
互联网从不缺风暴,只需要一根引线。
三天后,一个匿名医学论坛账号发帖——《假瘫痪真继承?一位权贵私生子的医学奇案》。帖子内容“专业性”极强,标注了详细病理数据、骨折与瘫痪之间的不匹配记录,还有所谓“志愿照护记录异常”的分析模型截图。
起初只有小范围医学账号关注,随后有营销号开始转发评论。
【这位褚家私生子,是不是当了全网最贵的演员?】
【如果真是造假,那不仅是医学欺诈,更是对真正瘫痪病人的羞辱。】
【那个照护他的志愿者……如果是真情付出,太可悲了。】
热度在两天内迅速升高,微博热搜上挂了个擦边词条:#某豪门继承人假瘫痪疑云#
公司公关部门极力压制,但“疑点”一旦在公众中形成,便像滴了墨的清水,无法澄清。
褚家高层震怒,却又无法直接出面辟谣——毕竟,那份最初的病历与如今的身体状态对不上,是事实。
**
褚行昭坐在书房里,面无表情地看着屏幕上的一条条推文。他当然知道是谁做的。
“舆论这一刀砍得漂亮。”江弋靠在窗边,神情玩味,“我不太确定那小子是想拆你,还是想拆你和她。”
“都有。”
“你要做什么?”
褚行昭没说话,拇指在膝上缓慢摩挲。他的手指骨节分明,却因常年缺乏活动而略显苍白,仿佛一个人偶。
他眼底深处没有愤怒,只有寒意。
他早该想到沂阳。这个看起来光鲜坦荡的年轻人,野心与行动力远超其他人——这一步,是他第一次真正被对方逼到失衡。
更糟的是,乔燃迟早会看到这些。
她会动摇,会开始思考那些她曾选择忽视的“异常”:伤口恢复得太快、肌肉不够萎缩、失禁规律得像设定好的闹钟……
褚行昭低声道:“她……不该怀疑我。”
江弋看他一眼:“你担心她的愧疚会消失?”
“她一旦从愧疚中走出来,就不会再爱我。”
这一句出口,他自己都觉得讽刺。一个人被爱,是因为对方的怜悯,是因为自己足够可怜、足够无力、足够像一只需要被拯救的病人——
这样的感情,究竟算什么?
可他就是离不开。
江弋叹口气,终究没说什么。
他知道褚行昭已经开始“准备回应”了。但真正棘手的,不是媒体,不是公众,不是褚家,而是乔燃——
她会信谁?
这个问题,连褚行昭自己都不敢回答。
**
医院走廊的灯光明亮却冰冷,乔燃坐在等候区的长椅上,手机屏幕映出她有些苍白的脸。
那篇匿名帖的截图被人私信发给她的时候,她刚结束一场志愿讲座,满脑子还残留着互动提问的热度。
点开链接时,她甚至没真正意识自己在看什么。
直到“褚家私生子”“假瘫痪”“继承人争斗”几个词跳进她的眼睛——她的心猛地一沉。
评论区里一片混乱,有人冷嘲热讽,有人扯出过往的照片与视频,甚至连她照护他时的侧影都被截了出来,有人在底下留言:
【这个女的是不是也知道?一起演戏的?】
【照护志愿者最后变成女朋友,这剧情够狗血的。】
乔燃手指一顿,呼吸变得急促。
“假的……”她低声说,不知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谁听,“这些都是假的。”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看了一遍帖子。她是心理学学生,懂得如何识别伪造和操控情绪的语言。那篇所谓的“专业分析”,确实用了大量术语和数据,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就像是有人故意用真数据来包装一个虚假的推论。
她第一反应不是怀疑行昭。
相反,她感到一种强烈的、几近本能的维护欲。
那种欲望带着一种悲伤的熟悉感,就像当初弟弟在病房里被人质疑“装病”时,她冲出去和医生争论的一瞬间——
“他没有骗人。”她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褚行昭不可能骗我。他没有理由……”
可这句“没有理由”,却在她脑海里无声停顿。
因为她忽然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的疏远——褚行昭不再主动找她,许从瑶频繁出现在他身边,还有……他那次在她面前摔倒骨折的那一夜。
她不是没想过,那一摔来得太巧。
可她没敢深想。
她拼命把那些念头压下去,站起身,走进医院的医护办公室,找到负责骨折术后记录的档案员,几乎是强撑着冷静问道:
“上次褚行昭的术后记录,能不能让我看一下?”
对方皱眉:“你是……他的家属?”
她笑了笑,声音有点发虚:“我是他志愿照护过的人,他这几天情绪不太好,我……只是想了解下恢复进度。”
“抱歉,涉及隐私不能公开。”
乔燃勉强点头,转身离开,脸上维持着平静,但指尖却在发颤。
她想联系褚行昭,哪怕只是问一句:“你还好吗?”
可她犹豫了很久,最终什么也没发。
因为她不确定——自己现在以什么身份去关心他。
也因为,她害怕……他真的没有受伤。